2018年4月27日-28日,由中国疾控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云研究所、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在北京国宾酒店盛大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的精彩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王陇德)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陇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很高兴能够参加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问题。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做一次讨论。
首先我们看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了解这个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内涵,我们一起简要地复习一下纲要的主要的原则和内容,最后我想就我自己就这样一个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有一些思考和想法,我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首先我们看看背景。可以说这个规划的制定是在国内外的这样一个对于健康重要性普遍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样的规划,国内可以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同时我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我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也给我们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这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的社会背景。
就国际上来讲,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这个议程提出了17项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主要的17项发展目标里面几乎各个和健康都有关系,确切地说在文字上有几个目标是明显地、直接地提出了一些健康要求,首先是关于目标2要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目标3要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目标6里面提出要给人人提供安全的水和环境卫生等等,说明国际社会对于健康问题是高度重视。
2011年联合国召开了一次慢病防控的高级别会议,联合国在历史上就卫生问题召开高级别会议也仅仅只有两次,第一次是2003年研究人类怎么样去应对艾滋病,当时全球的恐艾症,当时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情况。第二次就是2011年这一次,研究人类怎么样去应对慢性病。在会后发表的政治宣言里面明确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慢性病的防控涉及政府和所有部门,要求我们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多部门的卫生工作方针。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6年开始召开了多届的健康促进大会,健康促进大会每一届都提出了新的指导原则和一些要求,比如说86年在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提出了健康促进的定义和五大行动领域。2013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的第八届大会提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第九次大会是2016年底在上海召开,确定的目标和主题就是我们要和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提出了“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这样的口号。这次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也向国际社会介绍了许多我们国家的健康数据,一些行动和经验得到了大会参会者的高度评价。
还有一个背景就是我们从2018年起,因为当时的卫生部的陈竺部长提议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当时有400多位专家,多位院士参与了这样的研究。这个研究提出了2010-2015、2016-2020年两个发展阶段。同时提出了12项大项,95个具体目标,其中包括平均期望寿命,死亡率降低等经常用的一些指标。同时还提出了十项保障措施。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样的宏伟战略,这些对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制定给了很好的指导和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简要地做一些复习。
党的十九大召开也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30规划纲要可以说是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召开之后不久就颁布了这样的规划纲要,作为今后十五年主要的奋斗目标。
这个规划纲要提出了四项主要遵循的原则,首先是健康优先,要创新健康的发展模式,其次是改革创新,要坚持政府主导,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和体系,还有科学发展,就是要遵循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公平公正就是要缩小服务之间的不平等,要缩小这样的差距。
战略主题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基本路径是共建共享,要明确政府、社会、个人各自的责任,实现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全民健康,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这两个着力点出发提高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服务。
我们战略目标有两个阶段,2020和2030,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要居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前列,2030主要健康指标要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前列。这个健康指标我们主要提到了五个大的方面,这五个方面有一些是常规指标,如人均期望寿命、死亡率,另外还有健康生活的指标,因为国人的健康素养太低,根据全国三次调查,基本上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掌握健康素养,所以这是影响健康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也列入了这样一个具体的目标中间。
关于重大慢病的过早死亡关注也进行了关注,现在慢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不但过早死亡率比较高,而且造成大量的残疾,严重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降低重大慢病过早死亡概率也放在这个目标之内。另外还有创建健康的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等。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当时做了一些考虑,什么重要问题呢?就是从本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新提出了一个评价一个国家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那是什么呢?就是健康期望寿命,我们原来一直用的是期望寿命,但是健康期望寿命真正体现着一个存活的质量。我们国家可以说一直没有这样的数据来测算我们国民的健康期望寿命,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有这样的指标,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列的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之间差十岁,我们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一些省市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说像北京市,北京市2014年对北京市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做了一个调查评估,他们评估的结果是北京市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之间要差十八岁,而且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北京十八岁的人群健康期望寿命只有四十年,也就是说十八岁的人群健康地活着还活不到六十岁,这体现了刚才我们说的特点就是慢病的年轻化。因此我们现在虽然没有测算这样一个基础,但是我们不能永远没有,我们到2030年还没有吗?所以在2020年之前我们能不能做一些全国的调查研究,测算出我们的健康期望寿命,最后提出到2030年我们的健康期望寿命要有显著提高,这也是新增的一个目标要求。
我们简要地复习了这样一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内涵,我们怎么样去实现它?我们现在存在什么样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我们工作上的问题,可以说慢病防控需要多部门的密切合作,比如说慢性病形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生活习惯和行为,这个世界卫生组织总结是影响人类健康寿命占了60%的影响,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形成基本在小的时候,所以怎么样从小给孩子教起,让他(她)能够形成一个好的健康行为。比如说孩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3、4、5岁左右就定了,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一次到两次食物他就接受了,要大一点以后,给他十次、二十次都不接受,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但是可以说我们现在基本上在教育系统像这样的一个既定的工作任务还没有很好地去实施。像我们现在的医保,医保的费用支付什么呢?就是支付人生最后那几个阶段,大部分的钱都花在那儿,而没有支付慢病危险因素的筛查与控制。危险因素筛查不清楚、控制不清楚的话大量的钱就花在救治上,所以国家提出的方针是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这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还没有实施,那就是说我们许许多多对控制慢病非常有用的干预措施并没有广泛实施,这里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高血压,我们现在知晓率、用药治疗率、控制率非常低,远远低于人家发达国家,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一位死因、第一位疾病致残的原因。防控网络我们非常缺乏,慢病防控,个人的危险因素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去发现、明确个人的危险因素到底是什么,这个发现因素的发现和控制靠医疗机构,我们医疗机构现在在等着病人发病,你病了你来我给你检查我给你治疗,好了你出院,残疾了你去康复,但是医疗机构很少介入到危险因素的筛查和控制上,比如说血压、血脂、血糖,好多老百姓自己不知道,必须由医疗机构帮助他们,去给他检测和测量,发现他的危险因素,从这一点意义上说,我们慢病防控技术体系基本上还没有。
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慢病防控的人才非常缺乏,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脑梗病人很多,脑梗以后造成严重的问题,脑梗很重要的问题是颈动脉血管狭窄,这个地方血管结构的关系很容易形成斑块,斑块越来越大血流就减少了,有一天斑块破裂突然堵了马上脑子大动脉马上血供不上了,就中风了,这个地方平常很少有症状,所以老百姓都不知道,医院也不查,心血管科管的是心脏血管,神经科管的是脑子血管,脖子血管没有人管,我们也不筛查也不干预,美国从上世纪53年几十年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这个地方的狭窄如果超出了70%,严重发生中风率6-12%,非常高的概率,没有人管,美国有三千多的医生可以做这个手术,经过大量筛查每年做15-20万例的手术,一百年来人家中风持续下降,这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它占到缺血性中风的20-30%.我们在2009年进行了全国的调查,我们有多少的大夫符合美国的手术标准,只有8个人,我们只有8个人会做这个手术,我们做了多少例手术?240几例,我们的超声大夫会看各种脏器不会看血管,很多大夫没有经过培训,所以人才非常缺乏。
我刚才说到专攻,哪科就按哪科规范行事,很少合作,慢性病防治一定要防治,每一个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就神经内科和外科来讲都需要密切合作,怎么样给患者作出最佳的判断,怎么样给他提出最佳的诊疗方案,我们现在没有,我们现在做的非常不够。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由于素养的低下造成很多慢病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身体缺乏活动,高脂高油饮食造成大量的问题,同时我们儿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儿童肥胖增长了30倍,如果儿童肥胖趋势控制不了将不能实现2030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
体育锻炼非常缺乏,体育锻炼是保健第一要素,但是我们非常缺乏,缺乏体育锻炼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每年300万人缺乏体育锻炼死亡。我们慢病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以上,而且这个增速非常快。
我们自己的材料,慢病中间现在的中风病人50%是中年人,慢病的中风的高危人群60%是中年人,一个中年人出问题不仅仅影响自己的健康,对于家庭、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这不仅仅是一般的老百姓,连我们很多的医务人员都这样。我前几天在交大二院(音)去看,到了康复室,看到一个大概40岁左右的这样一个人在那里做肌理康复,我问院长这是什么人?院长说这就是本院的眼科大夫,本院的眼科大夫没有注意自己的血压,突然中风,中风就是几秒钟的时间,他说做肌理康复一个月了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说当不了眼科大夫了,我说他不仅当不了眼科大夫了,他这个家怎么过?40多岁,孩子还小,这个状况还得需要一个人照顾。所以现在危险因素的控制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给中央领导写了一封建议,标题叫做筛查和干预中年人的中风风险刻不容缓,习总书记批给了延东副总理,要求开展中年人中风风险筛查,要做好这项控制工作。
我们怎么样应对慢病的流行呢?我们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明确职责、立法保障,提高素养、早就基础,防控危因,狠抓关键,组建体系,创新模式,监测督察,力求实效,我们看看里面的内容,总书记代表中央宣布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最大的差别就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总书记提出来很多的要求,我们可以说作为卫生系统来讲我们有责任给其他部门提出一些重要的健康建议,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刚刚说了医保部门、教育部门,比如说我们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在新婚夫妇登记结婚做一个培训班,教给他们优生知识和育儿知识,谁不希望生健康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他们缺乏知识,孩子现在喝软饮料,造成肥胖的重大问题,但是家长不知道,孩子要就给他买,经常给他喝,这是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单位、社区是不是都应该有健康管理,不能只把健康问题推到医院去。
对于健康寿命影响来讲,生活方式和行为占了60%,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调整好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话可以预防绝大部分的慢病性。总书记预防慢病特别强调它是保障国民健康的关键一环,我们要调整优化政策,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这是终极目标。组织提出了终极目标,我们看我们和美国的对比,人家的中风、冠心病还在快速下降,我们还在持续快速上升,他总结了一百年来中风发病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控制,我们在全国发起一个30以上的血压行动,英国刚刚发起了全民测血压,所以我们能不能发起一个30以上全民的血压行动做好血压的控制,血压控制好40%的中风可以没有,我们血压控制率、治疗率和人家相比都差了不少。
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防控体系,这是我们最近几年在全国动员了三百多家医院,联系了县级医院,2700多家社区医院开展中风防控工程。
同时我们教育宣传体系,包括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卫生部门等等,各有职责,把宣传教育、体系教育建起来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同时要求工作要监督检查,很多工作部署了没有监督检查,没有落实,中央把健康建设交给了各级党委。
监督检查,最近我觉得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讲落实讲的很好,不能讲口号不行动,单单开会发文件,要求要好抓落实,一定要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最基层,最后一公里怎么去实施,我觉得是我们健康中国建设里面非常重要的。同时健康中国建设我觉得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大会把信息和卫生密切地联系起来,这非常重要,现在在交叉领域往往是创新的沃土,这几年筛查和干预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能够明显地掌握中国的规律,这和我们建设信息共享是非常有关系的。我们老龄化非常严重,现在一、两个老人都在家里,这些老人重要生命指标怎么去监测,非常重要。
我们怎么样利用信息技术把人民的重要生命指标能够随时传递,能够及时建立网络体系、服务体系来反映、来解决一些健康的重大问题?我希望我们两家的结合将能产生重要的创新、重大的成果。
我就介绍这些想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